About Saga Pottery

关于SAGAMA

佐贺县是日本陶瓷的发祥地
400年以来
传统与革新就日本独一无二的审美意识

佐贺陶瓷的历史

发现矿石

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通称)在有田町的泉山发现制作瓷器的矿石原料,于是在附近开窑烧制白瓷,成为日本瓷器制造的起源。

风靡欧洲

165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日本瓷器出口到欧洲诸国。由于当时的出口港位于伊万里,因此日本瓷器在欧洲被称作“IMARI”(伊万里的日文读音)。洁白的质地上描绘着金、赤、绿、黄等色彩斑斓的花纹图案,精致华丽的装饰令欧洲贵族爱不释手。

风靡欧洲

165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日本瓷器出口到欧洲诸国。由于当时的出口港位于伊万里,因此日本瓷器在欧洲被称作“IMARI”(伊万里的日文读音)。洁白的质地上描绘着金、赤、绿、黄等色彩斑斓的花纹图案,精致华丽的装饰令欧洲贵族爱不释手。

成就世博

1870年代,日本积极参与到以欧洲诸国为中心召开的世博会。借盛会舞台,有田声名鹊起。
欧洲刮起日本流行风,日本艺术作品备受关注,获得众多奖项。

新的尝试

2016年,有田建窑400周年。在沿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亦不断地尝试着新的做法。

2020年,“SAGAMA项目”正式启动。佐贺窑从亚洲迈向世界。

新的尝试

2016年,有田建窑400周年。在沿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亦不断地尝试着新的做法。

2020年,“SAGAMA项目”正式启动。佐贺窑从亚洲迈向世界。

佐贺陶瓷的种类

有田陶瓷

有田陶瓷的特征在于通透白皙的质地和施于其上的鲜艳彩绘,两者所交织出曼妙的设计。起初缘于满足出口欧洲的严苛品质要求,有田陶瓷不仅影响了日本的窑口,更影响了世界上的知名窑口,逐步树立了作为日本瓷器典范的标杆地位。400年来,从餐具逐步延伸至工艺品,有田陶瓷涉及的生产领域愈来愈广。

伊万里烧

在1600年代的伊万里大川内山,佐贺藩设立御用窑,为将军等名门望族烧制贡瓷,于是有了锅岛烧。该地区有着“秘窑的故里”的称号,是源自为了防止泄漏烧制技术,而将窑口建造在地形险要之处而得名。如今的窑口传承了高超的技法,同时研发出新技术,让“伊万里锅岛烧”能延续350余年而不衰。

伊万里烧

在1600年代的伊万里大川内山,佐贺藩设立御用窑,为将军等名门望族烧制贡瓷,于是有了锅岛烧。该地区有着“秘窑的故里”的称号,是源自为了防止泄漏烧制技术,而将窑口建造在地形险要之处而得名。如今的窑口传承了高超的技法,同时研发出新技术,让“伊万里锅岛烧”能延续350余年而不衰。

SAGAMA

唐津烧

粗犷的陶土烧制出素朴的风韵,并配合多彩的装饰技法是唐津烧的特点。自古以来,在茶的世界里,对茶碗素有“一乐、二萩、三唐津”之分,此三窑口一直深受爱茶之人的追捧。近年来,唐津烧因简单独特的质朴韵味更能凸显茶汤、料理、插花等艺术风韵,而人气倍增,寻觅一款爱不释手的逸品更成为风趣所在。

武雄烧

融入古唐津的潮流,表现质朴温暖的釉调。武雄烧,既保留了陶土原始风格的茶色系“陶器”,也有闪耀着白光的“瓷器”。此外,还运用铁绘绿彩、镶嵌、刷彩、铁绘、绿褐釉、染色等各种技法。

武雄市一带烧制的陶器,虽然以朴素的土物“唐津系”为主流,但也采用了彩绘等华丽的图案,制作出符合现代的器皿。武雄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尊重个性,创作出多样的作品。朴素而温暖的色调是其特征。

SAGAMA

武雄烧

融入古唐津的潮流,表现质朴温暖的釉调。武雄烧,既保留了陶土原始风格的茶色系“陶器”,也有闪耀着白光的“瓷器”。此外,还运用铁绘绿彩、镶嵌、刷彩、铁绘、绿褐釉、染色等各种技法。

武雄市一带烧制的陶器,虽然以朴素的土物“唐津系”为主流,但也采用了彩绘等华丽的图案,制作出符合现代的器皿。武雄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尊重个性,创作出多样的作品。朴素而温暖的色调是其特征。

佐贺陶瓷的制作过程

练泥

自古行内有句俗话称“练泥3年,拉坯10年”,可见即便这第一道工序也需3年之久来学习。用心细致地揉泥,去除泥里的空气,使其质地柔软。


拉坯

将泥团置于旋转的陶轮上,用水沾湿双手,随手法的上下移动屈伸收放,泥团开始自由呈现出造型。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不间断地旋转陶轮,泥坯逐渐展现出美妙的器形来。。

素烧

坯体成型并晾放干燥后,再次放回陶轮上,用刀旋削,使坯体厚薄适当。之后,为减小烧制后的收缩率,也便于后续彩绘,使用900摄氏度的低温烧制。

釉下彩绘(描线)

“吴须”是一种烧制后呈蓝色的天然矿物,用于釉下彩绘,这种古代技法在日本最早起源是在有田。细腻的纹路轮廓需要使用细笔一气呵成。

釉下彩绘(填色)

釉下彩绘在描线后,在描好的轮廓中补充上颜色称为“填色”。使用粗笔,运用巧劲运笔,将笔尖中饱含的色料通过笔尖的表面张力随器物的倾斜度充分填涂,而收笔时则巧妙地卸力将余留的色料回吸到笔尖,整个工序完全凭借匠人的技术。。

施釉

每家窑口都有自己独特的釉药配方。为了上釉均匀,同时避免浪费,窑口采用手工浸釉方法。上釉后,釉下彩绘会被暂时覆盖,但烧制后釉面会变得如玻璃般通透,肌理光亮,浮现出釉下彩绘。

烧窑

使用薪柴或煤气等燃料,以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制。仅使用吴须彩绘的“染付”(即青花瓷),经过烧窑后,即所有工序完成。


釉上彩绘

烧制出窑后的产品,在其玻璃质地的釉面上施以吴须以外的色料,诸如红、绿、黄、金等进行彩绘。在白瓷上施以釉上彩称为“赤绘”,在施釉下彩烧成后的瓷器上再次施以釉上彩的称作为“染锦”。


釉上彩烧窑

为了使色料的上色能够固定,在釉上彩绘后将产品放入称为“上绘窑(赤绘窑)”的釉上彩专用窑,以700-800摄氏度进行低温烧制。

烧成

烧制后的作品,相较于拉坯后的大小约有15%的收缩。如此,技艺高超的匠人以优质的原料与熟练的技巧精心打造一件一件美好的器物。

PAGE TOP